必赢官网
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必赢565net官网>>教师观点>>正文
 
 

【李建军】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18-06-04  [浏览次数]:

必赢官网李建军教授与博士生朱烨辰合作撰写的论文“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发表在《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10期上,并由《新华文摘》2018年第2期转载。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创新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积极研究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相关技术的可行性,这推动了数字货币的理论与实践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本文对数字货币的技术与实践源流、理论模式演进与实践进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试图归纳出数字货币的演进规律和趋势,分析数字货币对主权国家以及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技术推动了货币形态的演进和创新,数字货币本身属于信用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控制发行;未来中央银行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可能作为一种补充性法定货币;同时货币当局要加强对私人数字货币的规范和监管,由于其不具有公信力,投机性强,应将其应用严格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对于利用私人数字货币进行的非法融资活动要坚决取缔。

关键字:央行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

货币理论阐释了货币的起源、属性、形态演进、规制设计等基本规律,数字货币作为货币体系发展演进到后现代化阶段的产物,与以往的货币形态相比具有特殊性,但又继承了货币的内涵与发展规律。它在以下三方面拓展了货币理论的范围:(1)主权数字货币是货币演进的主要形式。数字货币作为货币只能走向主权数字货币形式,私人数字货币只是一种超越网络虚拟应用范围的有限支付工具,如果长期缺乏规制政策环境的支持,其生命力不可能维持长久。而中央银行基于现代科技发行的主权数字货币,具有现代货币的本质属性,那就是国家主权的背书,其具有广泛的可接受基础,也具有持久的公信力。(2)数字货币较之非数字货币具有支付效率与行为约束力的先天优势,这一优势来自于现代金融科技的应用与支持,如区块链技术、深度学习与交互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主权数字货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控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风险,抑制黑色经济、腐败、经济犯罪等问题。在这方面,私人数字货币不具有这一优势。(3)数字货币运行需要建立在现代国家金融制度与国际金融规则之下,货币法规、制度与政策等环境是确保数字货币稳健运行的基础条件。尽管说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制度功效,但不能取代制度,制度设计是货币运行的生态要素,技术是保障基础。因此,数字货币必然要以主权货币形式发展,非主权的私人信用货币,由于不具有主权信用属性,其价值的不稳定决定了其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另外,数字货币带来的现代货币体系变革,也需要我们构建起相应的理论研究分析框架。

通过对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进展的研究进行梳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数字货币的出现是技术进步推动下的产物,中央银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可能代表未来数字时代的货币方向。从现代科技发展阶段来看,创新来自私人部门,私人数字货币先行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凭借主权优势迅速成为数字货币的主流形式是数字货币演进的基本路径。其次,数字货币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与实践还在不断探索当中,技术支持与制度建设还处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央行数字货币还将面临来自技术与规制层面的各种挑战。第三,数字货币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与发展的,是由应用实践驱动的,数字货币的发展与支付环境密切相关,而支付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会为数字货币形态的演进与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再次,数字货币的规制建设与监管至关重要。需要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定位、监管和准入制定权威标准,必须把私人数字货币纳入货币监管框架,与主权货币的边界区别清楚,其使用范围需要限定在局部范围之内。最后,数字货币的使用必然会对现代货币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在社会流通中货币结构会多元化,央行数字货币价值相对稳定,而私人数字货币由于不具有主权信用而价值波动频繁,且货币领域的套利问题有可能引起市场波动。另外,货币运行机制会出现新的架构,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会失效,重构货币政策体系与国家之间政策协调机制成为摆在各国央行面前的新课题。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超主权数字货币能否实现也取决于数字货币理论创新和各国数字货币实践政策的共同支撑,更需要国际组织的积极协调推进,构建相应的制度框架。



上一条:【张学勇】行业配置与基金业绩:基于行业集中度和行业活跃度的研究 下一条:【郭豫媚】央行沟通、适应性学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