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必赢565net官网>>教师观点>>正文
 
 

【李健】货币的资产化和非实体化比率对不同价格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日期]:2017-03-01  [浏览次数]:

货币的资产化和非实体化比率对不同价格影响的差异性研究(摘要)

李健 邓瑛

原文发表在《财贸经济》2016年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16年11期全文转载

本文从资产型通货膨胀的特点出发,以货币结构的两个比率为切入点,研究了货币冲击后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和一般物价不同步上涨的原因。论文从结构视角阐释了货币的交易职能与资产职能的主导性变化对一国不同市场价格的影响。在货币结构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下,构建了货币的资产化比率和非实体化比率两个指标,前者是以执行资产职能的准货币占货币总量之比的资产化比率反映货币结构的时间维度,主要用以刻画不同层次货币购买力的实现在即期与远期的存在状况;后者以流向资产市场的货币占货币总量之比的非实体化比率反映货币结构的空间维度,用于刻画货币流向不同市场的分布状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门限模型和VAR模型对中国的货币结构与房价、物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货币结构比率下,货币量对各类价格冲击影响的速度、力度是不同的。从货币结构的时间维度看,较高的货币资产化比率会显著推动房价上涨,而较低的货币资产化比率拉动一般物价上涨的趋势更明显;从货币结构的空间维度看,货币的非实体化比率上升使得房价对货币冲击的响应速度快于物价的响应速度,进而使房价的变化传导到物价,出现资产型通货膨胀与实物型通货膨胀的并发。

据此,论文提出了货币当局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不能仅仅关注货币总量,还需重视货币结构的变化对未来房价和物价以及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将货币资产化和非实体化比率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关注其变化的方向与程度,更为精准地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及其效果;防止资产型通货膨胀向实物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和转化;把控制货币的超额供给作为是解决房价、物价上涨压力的根本,根据货币需求来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通过完善制度和适当运用政策工具有效控制对经济体系注入的基础货币数量和货币乘数,从根本上实现币值的稳定;配合运用财税政策解决因存在较高的资产化和非实体化比率,新增货币量中大部分货币涌入资产领域追逐盈利而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的问题,比如对于资产交易的收益征收累进资本利得税等方式降低货币的资产化和非实体化比率,引导更多的存量货币流向实体经济,以实现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



上一条:【谭小芬】中美利率平价的偏离:资本管制抑或风险因素?——基于2003-2015年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 下一条:【王辉】带厚尾噪声的TGARCH 模型的估计及检验:一个统一的框架

关闭